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开放交流 >> 学术交流 >> 正文
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2023年第二期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多学科交叉学术研讨会
日期:2023-05-10 作者: 编辑:周姣娣 点击数: 来源:

来源:北部湾海洋环境与灾害省重实验室     编辑:周姣娣     作者:蒙柳清

2023年5月6日上午9:00,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3年第二期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多学科交叉学术研讨会在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7A-229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荣研究员、谭烨辉研究员、程皓研究员和广州大学吴佳鹏博士作报告,会议由鲁栋梁教授主持,重点实验室成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由徐向荣研究员作题为《海洋微塑料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的报告,研究运用微塑料环境特征谱的概念准确揭示环境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介绍了微塑料是一种具有多维特征的固态污染物,会增强塑化剂的生物富集作用,对共存污染物的食物链放大效应的影响。随后由谭烨辉研究员作题为《南海北部浮游植物对气候事件的响应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强降雨事件引起径流输入增强除了形成高营养盐外,低光照条件还促进了小粒径浮游植物的生长和浮游植物群落小粒径化。气候事件增加、营养物质可用性或透光带变化,混合营养可能更有利。混合营养体响应可能有助于生态系统的使用,也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由程皓研究员作题为《红树林对潮间带环境的适应与碳汇功能》的报告,红树林是碳密度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碳封存具有卓越的奉献,真红薯全基因组普遍很小,蕴含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报告介绍了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基于自然的缓解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人工红树林树种选择、林龄对碳储量的影响。最后由吴佳鹏博士作题为《陆-海界面地下河口氮素转化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的报告,通过对沉积物潜在硝化和氮素去除速率,氮转化微生物的功能基因丰度的研究,介绍了富氧海水入侵促进了地下河口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的活性,并未改变氮循环微生物的群落和丰度。地下河口中形成了稳定的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结构,能适应咸淡交换混合的生物环境。

此次研讨会在加强学科交流与学科融合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以多学科交叉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报告内容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观点新颖,并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令人受益匪浅。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荣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谭烨辉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程皓研究员作报告

     

广州大学吴佳鹏博士作报告

     

学术报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