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根据桂科基字〔2016〕133号文件,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10月被广西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第五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8年11月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第八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通过“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聚集区内外物理海洋学、海洋环境学、气象气候学、地理学、遥感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研究北部湾海域风暴潮、海岸侵蚀、赤潮、海水入侵等灾害形成机制及预警技术,建立海洋灾害监测数据管理信息库,可极大地提高广西北部湾的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基础能力,为政府以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科学制定海洋灾害防灾减灾措施,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海洋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科学理论、支持技术和决策依据。

本实验室立项以来引进及聘用多名国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的海洋类专业紧缺人才担任实验室科研工作,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合理整合,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33人,其中广西特聘专家1人,钦州市海鸥计划人才1人,学术带头人3人,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11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4人,学士学位1人,以中青年科研人员为主,35~45岁之间有11人,35岁以下6人。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创新团队形成凝聚形成固定的三个研究方向:

(1)北部湾典型水文气象灾害致灾机理及预警预报技术

以北部湾水文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风暴潮和巨浪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开展北部湾海-气-浪-潮-地形之间的多尺度、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 阐明全球变暖背景下北部湾水文气象灾害的致灾机理及演变特征,研发先进的台风、风暴潮与巨浪等灾害预警预报技术(包括海-气-浪-潮耦合技术、数据同化技术、多重嵌套精细化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报技术等)并构建相应的实时预警预报系统,有效提高北部湾地区水文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水平及灾害评估与防控能力,服务于当地政府的减灾防灾和向海经济建设的。

(2)北部湾典型生物化学灾害致灾机理及灾害评估与防控

以北部湾典型生物化学灾害(包括海水富营养化、微塑料污染、重金属污染、低氧、赤潮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运用同位素示踪、分子生物和生态模型等技术手段,深入开展北部湾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与水动力耦合的分析与研究,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北部湾典型生物化学灾害的致灾机理及变化规律,发展相应的灾害评估、防控和预警技术,为地方政府在北部湾环境污染治理与生化灾害防控等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或实施方案。

(3)北部湾海岸带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以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卫星遥感、数值模拟、陆-海统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和方法,深入开展海岸侵蚀、潮滩冲淤、蓝碳生态系统演变等机理研究及海岸带承灾体脆弱性评估,发展海岸带生态修复、生物入侵控制、海洋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等技术,促进北部湾海岸带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所有大型仪器设备由实验室统一管理,全校共享,并有专门技术支撑人员负责管理和维修。实验室还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以提高仪器设备的运行效率。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是在反复征求各课题组意见后,经有关大型仪器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确定的。在满足实验室需求的基础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同时对依托单位内外的其他科研人员开放,以求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大型仪器共享率。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1500万元,其中现价值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分析仪器设备52台(套),总价值800多万元;单台价值5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10台(套),总价值6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