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在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7A-229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乔方利研究员、王东晓教授、丰爱平研究员、彭世球研究员等全体学术委员会成员及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参加了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丹,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黎树式,科技处处长许尤厚,海洋学院副院长陈振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鲁栋梁,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鹏,平陆运河河口海湾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廖日权等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由许尤厚处长主持。
在会议伊始,陈丹副校长对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特邀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她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强调重点实验室聚焦的海洋监测和减灾防灾技术意义重大。这对于提升海洋环境监测效率、增强预警预报的实效性和准确性,以及提高海洋防灾减灾的综合决策能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陈丹副校长表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畅所欲言,为学校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北部湾大学未来将继续秉承“因海而生、向海图强”的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海洋特色高水平大学。
随后彭世球研究员作了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汇报了实验室的2024年基本情况与近期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实验室2025年度的工作计划。最后,由陈振华高工、鲁栋梁教授、王日明教授分别汇报了实验室三个方向的研究进展,朱鹏教授介绍了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与会专家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凝练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下午,广州大学洪义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东艳教授、厦门大学修鹏教授、重点实验室成员张超博士、庞文鸿副研究员、贺鹏副研究员分别以《珠江口N2O还原菌的分布特征以及协同调控N2O还原的生态功能》、《海洋锋面对我国陆架海浮游植物时空格局的影响》、《海洋动力-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拟》、《2021/2022 年夏季南极海冰破纪录减少成因分析》、《响应不同波况的海滩等值线变化过程研究》、《糖胺聚糖及其衍生物应对水体中病毒颗粒污染物的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题,向与会成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与师生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
此次研讨交流会成果丰硕,为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在海洋环境监测和减灾防灾技术方面的研究重点,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验室将继续围绕这些重点方向开展深入研究,为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北部湾大学副校长陈丹致欢迎词

彭世球研究员汇报实验室2024年度工作进展与成果

报告现场

参会人员合影